乐山市沙湾区沫若图书馆

春节特别书单 || 兔来送春,让书籍伴你元气满满!

作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3-01-20 点击量:356

PART.01


· 《诗的八堂课》 ·

作者:江弱水


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?是怎样写出来?又如何去读?本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,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,就博弈、滋味、声文、肌理、玄思、情色、乡愁、死亡等话题,来展开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讨论。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,用别开生面的分析,给读者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。既能用于学诗入门,也可作为诗学进阶。


PART.02

 

· 《中国神话哲学》 ·

作者:叶舒宪


本书为叶舒宪人类学代表著作,本书从神话思维与哲学思维的渊源关系为切入点,求索中国思想的神话基础,探讨神话哲学的“元语言”,揭秘天子明堂与黄帝四面之谜,探究混沌七窍与七日创世观,以及息壤的创性与“神州”表象的由来。突破了“国学”与“西学”之间的界限,通过人类神话思维的普遍性来考察中国神话的哲学意义,广泛吸收了当代世界人文科学发展中前沿的理论与方法。


PART.03


· 《我与地坛》 ·

作者:史铁生



《我与地坛》收入《我与地坛》、《记忆与印象》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,配少量图片。《我与地坛》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。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,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。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。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,对于中学生来说,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。

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。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,在自己的“写作之夜”,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,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。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,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,他睿智的言辞,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。

地坛只是一个载体,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,以及对母亲的思念。


PART.04

· 《沈从文的前半生》 ·

作者:张新颖


《沈从文的前半生》是张新颖所著一部关于沈从文先生的传记。本书是沈从文前半生(1902-1948)传记,是《沈从文的后半生》的兄弟篇,讲述在中国历史变动的1902-1948年间,沈从文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。书中叙述他的辗转流荡,”传奇”与平常,”人格放光”与精神痛苦。他与时代密切相连却持续强韧地保持紧张的”对话”--这是一个人自己的故事,也是牵涉各种社会关系,承载文学、思想与感情的重量,交织进现代中国的故事。从沈从文的成长、哀乐与创作脉络中,也可窥见中国的文化环境与氛围,当时的文人生存状态。


PART.05



· 《浮生六记》 ·

作者:清·沈复


《浮生六记》原有六卷,现存前四卷。卷一《闺房记乐》描述了作者与妻陈芸闲居沧浪亭畔时,每当花开月上,夫妻对酌吟诗,怡然自得的生活,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怀念。卷二《闲情记趣》叙述了作者在生活穷困中,曲尽文酒流连之乐,赏玩花卉虫鱼,布置各种赏心悦性之具,凭着爱美的心性,领略无处不在的一种真趣,阐发了作者不同凡俗的美学观。卷三《坎坷记愁》记述了作者伉俪天性浪漫,不容于封建大家庭,两次遭逐,飘泊无依,穷困潦倒。颠沛流离中爱妻陈芸病死他乡,不幸其父也相继离开人世。作者奔丧归来,兄弟失和,惨遭家庭巨变。人生坎坷,备尝艰辛。卷四《浪游记趣》叙作者游幕作贾,遍历风景名胜,记下了各地的美丽风光。书中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,如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以及知识分子的凄凉遭遇,后两记已佚。

周一至周日上午9:00——下午17:30

电话:0833—3433336

0.0519s